1fi4b.cn门户网站 www.1fi4b.cn 2025-08-27 17:33 来源:
内乡县聚焦市场主体关切,以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为核心,创新构建并全面推行“一业一查”部门联合协同监管模式。该模式通过系统性集成、信用化赋能、法治化规范及智慧化支撑,有效破解了“多头检查、重复检查”的顽疾,实现了监管成本、市场干扰“双下降”与监管效能、营商环境“双提升”,为深化跨部门综合监管改革、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地方实践样本。
直面传统监管弊病,回应市场主体期盼。传统市场监管模式存在部门职责分割、检查频次过高、标准不一等问题,企业常需应对不同部门的轮番检查,不仅加重了迎检负担,干扰正常经营,也增加了制度性交易成本。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,内乡县坚决贯彻国家关于创新监管方式、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,以跨部门综合监管改革为突破口,探索实施“一业一查”联合抽查机制,推动监管模式由“严进宽管”向“宽进严管”转变,着力营造稳定、公平、透明、可预期的市场环境。
主要做法与创新亮点
一、强化顶层设计,实现“清单化”管理与“计划式”透明执法。
年初即制定发布年度联合抽查事项清单与工作计划,明确行业、事项、部门、频次、比例,源头杜绝随意检查。同步编制发布涉及57个行业的《综合监管合规手册》,整合多部门要求,为企业提供清晰经营指引,寓监管于服务。
二、严格规范程序,推行“非接触式”智慧监管。
严格执行涉企检查三项制度(方案制定、审批批准、事前通知)。优先运用网络监测、大数据分析等非现场方式实施检查,推动“无感监管”,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经营的现场干扰。
三、健全协同机制,保障“一次上门、综合体检”。
发挥联席会议统筹作用,打破信息壁垒,建立从任务发起、人员选派、联合检查到结果公示的全链条协同工作机制,真正实现跨部门联合监管“一次办”。
四、深化信用应用,实施“差异化”精准监管。
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全面嵌入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,动态调整抽查比例频次。对信用好、风险低的企业“无事不扰”,对信用差、风险高的企业“利剑高悬”,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。
五、坚持标准统一,强化“阳光化”结果运用。
检查过程严格依清单标准,确保规范公正。检查结果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、政府门户网站等渠道及时全面公开,接受社会监督,以公开促规范、提公信。
取得成效
一、监管覆盖面与集约度显著提升。2025年全县组织开展的156次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抽查全部为部门联合形式,联合抽查占比达100%,实现了“进一次门、查多项事”。
二、信用监管核心作用充分发挥。抽查任务与检查对象信用风险等级关联应用率达100%,推动监管向差异化、精准化深度转变。
三、监管力度科学可控。2025年随机抽查市场主体445家,占总数(9250家)的4.81%,比例科学合理,既保威慑力,又防过度干预。
四、企业迎检负担切实减轻。2025年全县涉企“双随机”抽查总次数(156次)较2024年同期(229次)减少73次,降幅达31.88%。
五、重点领域安全底线有力筑牢。对食品、药品、特种设备等48个重点行业领域实施精准靶向监管,有效保障民生安全。
经验与启示
内乡县“一业一查”监管模式的成功实践,为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、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宝贵经验:
一是坚持系统集成是前提: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,必须加强顶层设计,强化部门协同,变“单兵作战”为“集团军作战”。
二是坚持信用赋能是关键: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是提升监管效能的“金钥匙”,能够实现监管成本最小化、市场干扰最小化、监管效果最大化。
三是坚持法治规范是保障:只有将一切监管活动置于制度的笼子里,坚持清单化管理、标准化操作,才能确保监管的公平公正,提升政府公信力。
下步,内乡县将持续深化“一业一查”改革,探索与“互联网+监管”、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更深层次融合,不断提升监管的预见性、精准性和智能化水平,努力打造更有活力、更加公平、更具影响力的营商环境高地,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。(供稿人:刘向伟)
责任编辑:袁会珍